您的位置: 首页 > 保函知识 > 常见问题

银行开投标保函费用谁承担

银行开投标保函费用到底该谁出?一文讲透内情

一、投标保函是个啥玩意儿?

咱们先来搞明白投标保函到底是个什么东西。简单来说,投标保函就是企业参加投标时,银行开给招标方的一份"保证书"。意思是说:如果这家投标企业中标后反悔不签合同,银行就替它赔钱给招标方。

举个例子:小王开了一家装修公司,想投标一个100万的政府装修项目。招标方要求小王提供投标金额2%的保证金,也就是2万块钱。小王可以选择直接交2万现金,也可以找银行开个2万的投标保函。如果小王中标后不签合同,银行就得赔给招标方2万;如果小王正常履约,保函就自动失效,银行也不用赔钱。

二、开投标保函要花哪些钱?

开投标保函可不是免费的,主要会产生三部分费用:

担保:这是银行收的主要费用,一般是保函金额的0.5%-3%不等。比如100万的投标,保函金额2万,担保费可能在100-600元之间。

手续费:银行办理业务的基本费用,通常200-500元一次。

保证金:大多数银行会要求企业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,通常是保函金额的30%-100%。比如2万的保函,可能要存6000-2万在银行。

三、这笔钱到底该谁出?

这才是大家关心的问题!现实中主要有三种情况:

情况1:招标方强制规定

很多招标文件里会白纸黑字写明:"投标保函费用由投标人承担"。这种情况没得商量,想投标就得自己掏钱。

为什么招标方这么规定?

转嫁风险:把保证成本转嫁给投标企业 筛选作用:让没实力的企业知难而退 行业惯例:大家都这么干,形成潜规则

情况2:可以协商的情况

有些招标文件没明确说费用谁出,这时候就有谈判空间了。常见处理方式:

大企业投标:通常会自己承担,因为经常投标,跟银行有长期合作,费率低 中小企业投标:可以尝试在投标文件中提出由招标方承担,但成功率不高 特殊项目:比如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的项目,有时会明确由招标方承担

情况3:中标后补偿

少数情况下,招标方会在中标后以其他形式补偿这笔费用。比如:

提高合同首付款比例 在工程进度款中适当倾斜 给予其他优惠政策

但这种操作要特别小心,容易引发其他投标人质疑,一般不会明说。

四、为什么多数是投标方出钱?

根据我多年观察,90%的情况都是投标企业自己承担这笔费用,主要原因有:

市场地位不对等:招标方通常更强势,投标方为了拿项目只能接受 竞争太激烈:你不愿意出钱,后面排队的公司抢着出 金额相对较小:比起整个项目利润,保函费用算小钱 财务处理方便:企业可以计入投标成本,合理避税

五、不同企业的应对策略

小微企业怎么办?

提前跟银行谈好合作框架,降低单次费用 选择保证金比例低的银行(有些银行只要30%保证金) 几个小企业联合投标,分摊成本 关注政府扶持政策,有些地方对小微企业有补贴

中型企业怎么做?

建立年度保函额度,跟银行谈打包价 财务做好现金流规划,避免临时找银行措手不及 把保函成本计入投标报价,但要注意竞争力

大型企业优势在哪?

通常有银行授信额度,开保函又快又便宜 可以要求招标方承担费用(在强势领域) 保函业务量大,能拿到行业费率

六、这些坑千万别踩!

贪便宜找小金融机构:有些小机构费率低但信誉差,可能导致保函不被招标方认可 临时抱佛脚:保函办理需要时间,提前至少5个工作日准备 忽视保证金占用:保证金可能冻结几个月,影响企业现金流 不看招标文件细则:有的要求指定银行,随便开可能废标 轻信中介忽悠:市面上有些保函代办机构收费离谱,直接找银行更靠谱

七、未来趋势会怎样?

随着市场竞争和政策变化,这块也在慢慢改变:

电子保函普及:网上办理更便捷,费用逐步下降 保证金替代方式:比如保险保函出现,成本更低 政策倾斜:越来越多地方政府要求政府采购项目免收保证金 银行创新:针对优质客户推出"零保证金"保函服务

八、给普通投标人的实用建议

提前规划:把保函成本纳入年度预算 货比三家:不同银行费率差别很大,多问问 维护信用:企业信用好,银行给的费率就低 关注政策:随时了解当地扶持政策 谈判技巧:在适当场合可以尝试协商费用分担

写在

投标保函费用谁承担这个问题,表面看是钱的事,实际上反映的是市场地位和商业博弈。作为普通投标人,重要的是认清现实、提前准备、精打细算。记住:这笔钱无论是谁出,终都会体现在项目总成本里。聪明的投标人会把保函费用转化为竞争优势,而不是单纯的负担。

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理清思路,下次遇到投标保函问题时,能够心中有数、应对自如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