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> 保函知识 > 常见问题

合同履约保证金可以扣

合同履约保证金可以扣?一文读懂其中的门道

在签订各种合同时,经常会遇到"履约保证金"这个概念。很多人对这笔钱能不能扣、怎么扣、什么情况下可以扣都不太清楚。今天,我就用通俗的语言,给大家讲讲履约保证金的那些事儿。

一、什么是履约保证金?

简单来说,履约保证金就是合同一方为了保证自己会按约定履行合同义务,预先交给另一方的一笔钱。这笔钱相当于一个"信用担保",如果交钱的一方没有按照合同办事,对方就有权扣下这笔钱作为补偿。

举个例子:小王承包了老李家的装修工程,合同约定小王要先交2万元作为履约保证金。如果小王按时按质完成装修,老李就要全额退还这2万;如果小王中途撂挑子不干了,老李就可以扣下部分或全部保证金来弥补损失。

二、履约保证金可以扣吗?

答案是:可以扣,但有严格条件!

不是随便想扣就能扣的,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:

合同中有明确约定:合同里必须白纸黑字写清楚有履约保证金这回事,还要说明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扣、扣多少。如果合同压根没提保证金,那自然谈不上扣的问题。

确实存在违约行为:必须是一方确实没按合同办事,比如该干的活没干、该交的货没交、该付的钱没付,而且违约的程度达到了可以扣保证金的标准。

违约造成了实际损失:扣保证金是为了弥补损失,不是用来惩罚对方的。所以扣的金额要和实际损失相当,不能狮子大开口。

按程序来:一般要先发书面通知,给对方解释和补救的机会。如果对方还是不改正,才能走扣保证金的程序。

三、常见的可以扣保证金的情况

根据我处理过的案例,以下几种情况通常可以合法扣除履约保证金:

1. 工程类合同

施工方拖延工期(比如约定3个月完工,结果拖了半年) 工程质量不达标(比如装修后墙面开裂、漏水) 施工方中途停工不干了 施工方用了不符合约定的材料(比如约定用实木地板,结果用了复合地板)

2. 供货类合同

供货方延迟交货(特别是耽误了重要时间节点) 货物质量有问题(比如数量不够、型号不对、功能缺陷) 供货方根本就没交货

3. 服务类合同

服务方没按约定提供服务(比如保洁公司少来一次) 服务质量差(比如培训讲师水平不行) 泄露客户隐私或商业秘密

4. 租赁类合同

租客提前退租(合同期没到就搬走) 租客损坏房屋设施(比如把墙凿了个洞) 租客拖欠水电费或其他费用

四、不能乱扣保证金的几种情况

有些情况下,扣保证金是不合法的,比如:

对方有轻微违约但不影响大局:比如装修工迟到了一小时,这不能成为扣保证金的理由。

自己也有责任:比如业主频繁变更装修方案导致工期延误,这时候扣施工方保证金就不合理。

扣的金额远超过实际损失:比如实际损失5000元,却要扣2万保证金。

合同条款本身不合法:有些合同约定"只要不满意就可以扣保证金",这种模糊条款可能被认定为无效。

五、保证金被扣了怎么办?

如果你是被扣保证金的一方,觉得扣得不合理,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

先协商:找对方好好谈谈,看能不能达成一致。有时候可能是误会,说开了就好。

发正式函件:如果协商不成,可以发律师函或正式书面通知,要求对方说明扣款理由和依据。

申请调解:找行业协会、消费者协会或人民调解委员会帮忙调解。

走法律程序:如果金额较大且协商无果,可以考虑起诉。法院会根据合同约定和实际损失情况做出判决。

六、如何避免保证金纠纷?

对交保证金的一方:

仔细看合同:特别关注保证金条款,搞清楚什么情况下会被扣、扣多少。 留证据:履行合同时注意保留证据,比如施工照片、交货单、验收记录等。 别急着签字:对不合理的保证金条款要提出修改意见,别怕麻烦。

对收保证金的一方:

明确标准:在合同里写清楚扣保证金的具体标准和程序,避免模糊表述。 合理定价:保证金金额要合理,一般是合同总额的5%-10%,太高可能被认定为不公平。 按规矩来:真要扣保证金时,一定要按合同约定的程序走,不能擅自扣款。

七、保证金和定金有什么区别?

很多人分不清保证金和定金,这里简单说一下:

定金:是一种担保方式,交了定金后如果交钱方违约,定金不退;如果收钱方违约,要双倍返还。金额一般不超过合同总额的20%。

保证金:主要是为了保证合同履行,违约时扣的金额以实际损失为限,不存在双倍返还的问题。金额相对灵活。

简单记:定金有"双倍返还"规则,保证金没有;定金比例有限制,保证金相对灵活。

八、特别提醒

现金走银行:大额保证金建议通过银行转账,避免现金交易说不清楚。

收据要写明性质:收据上要明确写"履约保证金",避免与其他款项混淆。

注意退还时间:合同里要约定保证金什么时候退,避免对方无故拖延。

考虑替代方案:如果觉得保证金压力大,可以商量用银行保函或保险代替。

结语

履约保证金是把"双刃剑",用好了能保障双方权益,用不好就容易引发纠纷。无论是交保证金还是收保证金,都要本着诚信原则,按合同办事。如果遇到复杂情况,建议咨询律师,别因小失大。

记住:合同面前人人平等,保证金不是"扣款器",扣款要有理有据,维权要合理合法。这样,商业往来才能更顺畅,社会诚信才能更牢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