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> 保函知识 > 常见问题

做工程为什么不要给开保函

为什么做工程不要开保函?—— 普通人的实用指南

在建筑工程、装修、设备安装等行业,很多甲方(业主或发包方)会要求乙方(施工方或承包商)提供“保函”作为合同履行的担保。保函听起来像是一种保障,但实际上,对于普通施工队、小型工程公司或个人承包商来说,开保函往往弊大于利,甚至可能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。

今天,我们就从普通人的角度,聊聊为什么做工程不要轻易开保函,以及如何避免被保函“坑”到。

1. 什么是保函?为什么甲方要求开保函?

保函,简单来说就是银行或担保公司出具的书面承诺,保证乙方能按合同完成工程。如果乙方违约(比如跑路、拖延工期、质量不达标等),甲方可以拿着保函向银行或担保公司索赔。

甲方要求保函,主要是为了降低自己的风险。毕竟,工程行业鱼龙混杂,有些乙方可能实力不足,甚至卷款跑路,甲方怕钱花了,工程却烂尾了。

但问题是,保函对乙方来说,可不是什么“友好”的东西,尤其是对资金不雄厚的小公司或个人承包商。

2. 为什么做工程不要开保函?

(1)开保函要交保证金,占用大量资金

银行或担保公司不会白给你开保函,通常要求你交一笔保证金(一般是合同金额的10%-30%)。比如,你接了个100万的工程,可能要交10-30万作为保函保证金。

这笔钱会被冻结,直到工程结束、甲方确认没问题才会解冻。如果你的工程周期长(比如一年半载),这笔钱就相当于被“锁死”了,不能用来买材料、发工资、接新项目。

很多小公司本来资金就紧张,再被冻结几十万,现金流直接崩盘,甚至可能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倒闭。

(2)保函容易被甲方恶意索赔

保函是甲方的“保险”,但有些甲方会滥用这个权利。比如:

故意找茬:工程做完了,甲方挑刺说不合格,要求银行扣你的保证金。 拖延验收:工程明明没问题,但甲方拖着不验收,你的保证金就一直拿不回来。 恶意索赔:甲方资金紧张,可能编造理由向银行索赔,把你的保证金“吃掉”。

现实中,很多小承包商因为保函被坑,明明工程没问题,却因为甲方耍赖,钱拿不回来,只能打官司,费时费力。

(3)保函费用高,增加成本

开保函不是免费的,银行或担保公司会收手续费(1%-5%不等)。比如100万的工程,保函手续费可能要1-5万。

这笔钱对甲方来说不算什么,但对小承包商来说,可能就是纯利润。本来工程利润就薄,再被保函吃掉一部分,等于白忙活。

(4)保函可能影响你的信用

如果你的保函被甲方索赔了,银行或担保公司会记录你的“不良信用”。以后你再想贷款、开新保函,难度会变大,甚至可能被拉黑。

很多小公司因为一次保函纠纷,导致以后接工程更难,甚至被迫退出行业。

(5)保函可能让你“背锅”

有些工程是层层分包的,比如总包让你做分包,要求你开保函。但如果总包自己出了问题(比如跑路、资金断裂),甲方会直接找你的保函索赔,你成了“替罪羊”。

现实中,很多小分包商因为总包出事,自己的保证金被扣,欲哭无泪。

3. 如果甲方非要保函,怎么办?

虽然保函风险大,但有时候甲方强势,非要求保函,否则不给你工程。这时候,你可以尝试以下方法:

(1)尽量谈“履约保证金”代替保函

保函是银行担保,而履约保证金是你直接打一笔钱给甲方(比如合同金额的5%-10%)。虽然也要冻结资金,但至少:

钱在你手里,甲方不能随便扣; 工程做完后,只要没问题,钱能拿回来; 没有银行手续费,成本更低。

当然,履约保证金也有风险(比如甲方赖账),但比保函稍微可控一些。

(2)争取“见索即付保函”改为“有条件保函”

见索即付保函:甲方只要说你不履约,银行就直接赔钱,你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。 有条件保函:必须经过仲裁或法院判决,确定你违约了,银行才赔钱。

尽量争取“有条件保函”,避免甲方随便扣钱。

(3)控制保函金额和期限

金额:尽量谈低比例,比如5%-10%,而不是30%。 期限:保函应该有明确失效日期(比如工程验收后自动失效),避免甲方无限期扣押。

(4)选择靠谱甲方,避免“坑人”项目

有些甲方本身资金紧张,或者信誉不好,专门靠保函坑乙方。接工程前,一定要调查甲方的背景:

有没有拖欠工程款的历史? 之前的合作方评价如何? 项目资金是否到位?

如果甲方口碑差,哪怕工程利润再高,也别接,否则保函可能让你血本无归。

4. 总结:小工程商尽量避开保函

保函看似是“行业惯例”,但对资金有限的小公司、个体承包商来说,风险远大于收益。除非甲方特别靠谱,或者工程利润极高,否则尽量不要开保函。

如果不得不开,一定要:

争取降低保证金比例; 避免“见索即付”条款; 明确保函失效条件; 选择信誉好的甲方。

工程行业水很深,保函就是一个“隐形坑”。普通人做工程,赚钱不易,千万别因为一张保函,把自己辛苦挣来的钱搭进去!

记住:宁可少接一个工程,也别让保函拖垮你的资金链!